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快线 > 工作动态 
扎实工作修市志   辛勤耕耘结硕果
发表日期:2014-05-09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被阅读[1516]次

        李子清同志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活动办安排我作交流发言,深感荣幸。我汇报的题目是《扎实工作修市志,辛勤耕耘结硕果》。

 

 

 

 

 

盛世修志,志载青史。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职能作用,全面开展编史修志工作,并于孝感建市20周年之际,编纂出版了近500万字的鸿篇巨制《孝感市志》(1949-2005)。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孝感首部地级志书,是我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修志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

 

 

 

 

 

一、克难攻坚,推进修志

 

 

 

 

 

工作古人云:修史之难,莫过于志。根据全国全省第二轮修志的统一部署,《孝感市志》编修工作于2007年全面启动。由于全国第一轮修志时没有编修《孝感地区志》,因而这次出版《孝感市志》的编纂任务在全省市州中是最重的,难度也是最大的。编纂工作一度推进缓慢,落后于全省整体进度。为了迅速扭转落后局面,我们采取会议推动、业务指导、典型引路、目标管理等措施扎实推进修志工作。由于各单位修志人员大多是新手,我们及时组织编写《志书编纂十讲》《修志工作手册》等培训教材80余万字,举办志书撰稿人员业务培训班 10 余期,共培训修志骨干人员 1000 余人(次),迅速提高撰稿人员业务素质。针对各单位报送的志稿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采取“挂图推进、清单管理”的方式,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并针对各单位志稿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开出“志稿修改清单”100多份,提出修改意见 5000 多条。多次召开修志工作推进会、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安排修志工作抓得好的单位作典型发言,还将部分单位写得比较好的志稿作为范本进行推荐。尤其是志书编纂进入冲刺阶段,我们深入到重点、难点单位进行督办和指导,与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和研究,把修志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孝感市志》在建市2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不仅使孝感修志工作还了历史欠账,而且一跃进入全省前列。

 

 

 

 

 

二、广征博采,夯实资料基础

 

 

 

 

 

资料是志书的基础。《孝感市志》所记载的历史时间跨度长,一些早期的资料严重缺损,征集起来十分困难。修志工作启动后,通过查档、采访、函调、勘察、上网等多种途径,全面搜集资料。先后查阅档案8000余卷,征集整理文字资料9000余万字,图片资料1万多幅,采访200余人(次)。如“工业”、“商贸”和“资源”等部分,由于其机构和人员变动很大,资料数据很难查找,在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通过各种途径挖掘资料,为撰写志稿打下了基础。有一次,一位市委老领导告诉我们,说他见过一张中央领导同志到孝感考察的照片,但他一时记不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我们就发动修志人员四处查找。一位修志人员在孝感城区的照相馆逐个询问查找,最后终于在解放街一家照像馆找到了这张照片,当即向照相馆借出照片,回办公室扫描存档。后来这张珍贵的照片被收录到志书中。

 

 

 

 

 

资料征集之后,核审的工作量很大。如市志中运用的500多张表格,涉及的数据数以万计。由于志书断限较长,导致有的数据不全,有的数据前后矛盾。我们与统计专业人员进行反复研究和比对核实,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精编严审,打造精品佳志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为了把《孝感市志》打造成名符其实的精品佳志,我们对照国家出台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把握好志书编纂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首先,把好篇目设计关。按照“书不成,目不就”的要求,市志篇目前后修改20余次,直到志书印刷之前还对篇目进行了个别调整。其次,把好撰写统稿关。严格审查各撰稿单位提供的志稿,提出审改意见,并要求撰稿单位对志稿进行补充、修改、完善,每篇志稿往返审改至少3 次,有的达到10多次。对志稿史实的甄别是一项艰巨和细致的工作,丝毫不能马虎。如我们发现志稿中记载一位美籍华人捐款的事,大事记中记载的是30万元,但正文记载的是20万元,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找供稿人,因资料来源不同,都说不准,最后请外侨部门查证,确认20万元是真实的。三是把好评审修改关。通过送审或召开评审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老领导、老同志等1000多人的审稿意见,对志稿进行反复修改,精心打磨,不断完善。一位老领导对改革中的“三户一联”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供新的参考资料。我们根据所提意见,充实内容,对原稿进行了重新改写。四是把好整体设计关。我们对志书的插图、卷首的彩图、封面、封套等,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美观大方、有品位、上档次。如《孝感市志》封面,我们根据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提出设计思路,前后请几家公司设计出近20个图样,经反复比较斟酌和修改完善才定稿。为了保证志书出版质量,我们集中3个多月时间,与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和排版人员对志稿进行了7次审校,发现和修改错误4000多处,做到不厌其烦,精益求精。

 

 

 

 

 

四、扎实苦干,彰显敬业精神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对修志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为了确保《孝感市志》于建市2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我们全身心投入修志工作,没有休息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有时还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真正成了“五加二”、“白加黑”。大家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身体疲倦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眼睛疲劳了,就用凉水冲一冲继续工作。大家戏称:“身体搞差了、眼睛看花了、工作起来也不顾家了。”

 

 

 

 

 

作为“一把手”,既要带领大家干,又要以身作则带头干。去年编纂《孝感市志》时,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我的血压升高了,头痛得厉害,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我咬咬牙坚持下来。编纂《孝感市志》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资料,开始我们从各方面广泛征集图片,包括请市摄影家协会提供图片,但很多图片达不到出版质量要求,于是我们就自己动手补拍图片。过去我也比较喜欢摄影,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水平不高。我买了几本摄影书认真研读,边学边干,“现炒现卖”,在实践中提高。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照片,先是看准天气、做好准备,然后选择地点、反复拍摄,直到满意为止。特别是高温天气外出拍摄,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有几次我还爬到几十层高楼楼顶拍孝感城区全景照片,居高临下,双腿发抖,只有屏住气、稳住神,尽力把照片拍好。

 

 

 

 

 

《孝感市志》出版发行后,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回首过去酸甜苦辣,我最深的感悟是,人的一生轰轰烈烈固然可贵,但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做到极致,也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大心智。

 

 

 

 

 

谢谢大家!